你用电,我用心,用电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省力、省时、省钱的“三省"和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广泛推广:推广使用“网上国网"APP,实现全业务线上办理、全天候“一站式"服务,客户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机在线办理20多项用电业务;推行“一证办"“刷脸办",复杂业务办理“最多跑一次",客户平均办电时间压减60%以上;强化数据连通,推动政企平台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省93个供电服务窗口进驻地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实现业务联办;严格执行电价优惠政策,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四年累计降低社会用电成本近400亿元。江西“获得电力"指标在国务院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优秀",供电优质服务水平位居全国在前列。城乡“一张网",共享“小康电"。政企联合全部治理全省违法优惠电价区和小水电网前供电问题;全面解决了边远地区供电薄弱和长期低电压问题;城乡电网协调发展,建强农网最后一公里,农村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县域户均配变容量达2.84千伏安/户,较2012年增长120%。大力推广带电作业、“零点"检修,全省综合供电可靠性达99.90%,台区年停电时长降至2.33小时,“不停电、少停电"成为新常态。
母线槽导体规格的选择
由于用户对导体选用规格了解不深,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有些项目发生电器火灾事故后都不知是怎么回事。监理、用户、质检站、电力验收单位技术人员对母线槽的导体规格的载流能力认识是不能缺少的工程技术指标。
1、错误的选择现在有些技术人员认为母线槽的载流能力铜导体是按2AMM2计算电流是错误的,密集型母线结构2500A~630A,6MM层厚的导体大约在2AMM2电流,但不同的电流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导体厚度。他的载流能力都是不同的,因存在集肤效应和散热问题。
2、被误导
市场上有不少项目被生产、销售的供应商所误导。他拿电级手册或设计手册的导体载流能力,指该手册上的环境温度35℃或30℃的载流能力套用,存在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加大电能的损耗。
例如密集型选用6×125的导体,打了2000A的母线槽标准。有不少项目在采用,已出现火灾事故。生产企业给用户解释:你们的环境温度只有30℃,按手册导体6×100是XXA那6×125×1.25=XXA电流是满足2000A的要求的误导。其实该手册上是如果导电排导体在空气中是在环境温度30℃时该导体的温度达到70℃时的载流能力。达到 2000 A电流,所以环境温度不同载流能力是不同的。原因是导体的温度是同样70℃,温升值有差距,所以同样的导体载流能力是不相同的。但母线槽不同你不论在什么的环境温度,标准设定是温升值而不是导体最高温度。所以不论环境是多少度,同样的结构同样的导体载流能力是相同的。由于母线槽导体外包着绝缘材料及封闭在金属外壳内导体周围的温度有些升高。按70K温升3℃试验按设计手册或电工手册的环境温度40℃的载流能力打折扣8~8.5折左右,结构散热及电流不同有一定的差距,大电流及散热差的母线槽折扣要更大。
科技带领,创新驱动。护航电网安全。各种在线监测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广泛运用,如同为遍布城乡的大电网装上了无数只“千里眼"“顺风耳",可实现远程、实时、动态掌握电网运行情况,发布风险预警,处置突发状况,保障安全运行,护航电网安全。提高生产力。数百座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集中监控"模式,几万公里输配电线路可利用无人机自主巡检……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替代传统的人工计算、现场操作,将工作时长由过去的“小时级"提升至“分钟级",甚至是“秒钟级"。提升服务质效。停电更少、抢修更快、办电更便捷、用电更智能……直观友好的客户用电体验背后,也离不开电网技术的转型升级。如过去发生停电故障,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客户电话报修,现在依靠配网系统的“数字大脑",可以做到故障精准研判、停电范围精准锁定,辖区的供电抢修人员通过手机获得故障信息,即时到达现场抢修,真正做到快速响应。又如智能电表的全覆盖,让全省2400多万客户可实时掌握用电信息,获取能效账单,科学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成本。助力政府决策参考。深化电力大数据应用,打造“电力看经济"“电力看复工复产"多元化实用大数据产品,为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重要依据。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